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一、《操作规程》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将绩效管理工作提升至崭新高度。南京市财政局近年不断规范和创新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三个评价和两个应用”新理念,并逐步试行组织开展财政支出政策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九大精神,规范和细化财政政策评价工作流程,明确评价重点、强化评价结果应用,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财政管理,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操作规程涵盖了八章内容,阐述了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评价的具体内涵,明确了实施的主体,评价的原则、目的、内容和方法,规定了评价的准备、实施、报告、结果运用的具体步骤要求等。
三、《操作规程》中提到的财政政策是指哪些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本规程所称的财政政策包括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的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管理政策三个方面。
四、《操作规程》中提到的财政政策评价和以往的评价有什么区别?
本规程中对财政政策的概念进行了延伸,除财政支出政策外,还包括了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管理政策;评价对象的范畴也逐步扩大,前几年主要对单一政策进行绩效评价,随着工作的需要和深入,逐步拓展至多项政策组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政策。
五、政策评价一般是在何时开展?
根据政策不同阶段的时间节点,其绩效评价包括政策制定阶段的绩效前评价,执行过程中的绩效跟踪评价和政策到期后的绩效后评价三种形式,评价的时间节点应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决定。
六、政策评价关注哪些方面?
不同阶段的政策评价其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其中:
(一)政策的前评价,主要关注财政政策设定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规范性;财政政策的必要性,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各级要求,符合南京市实际情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财政政策的可行性,政策规定的实际措施与目标达成是否具备因果关系;财政政策内容是否完整、支持范围是否合理、扶持方式是否精准、配套措施是否完备;
(二)政策的跟踪评价,主要关注财政政策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兑现情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等;
(三)政策的后评价,主要关注财政政策完成的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以及社会形势变化对政策的影响程度等。
七、开展政策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发现政策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对优化政策决策程序、调整完善政策内容和政策目标提出客观建议;
(二)发现政策执行中在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组织实施与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政策执行和项目管理的建议;
(三)就政策实施是否总体有效或阶段性有效做出判断,就政策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做出判断,从而为政策终结或延续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八、政策评价后的结果是如何运用的?
财政政策到期,绩效评价结果认定绩效目标已经完成,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财政政策要及时终止和退出;财政政策需要继续执行,但政策环境发生改变的,市财政局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向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提出调整完善政策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为今后类似政策的出台提供借鉴,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对于市场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包括公共财政要主动补位,给予政策引导,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九、除了财政部门,其余部门可以开展财政政策评级吗?
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财政部门牵头开展,各政策实施部门进行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本部门(单位)执行的相关财政政策绩效自评价,具体的流程步骤可参照本规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