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深圳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深圳市财政局用好“优、引、融、新、效”五字诀,在全市基本建成“三全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先行示范的要求,推动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优”,不断优化财政重评项目遴选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打破常规思维,不局限于重点评价某个部门某个项目,建立完善“点线面”结合的遴选机制,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由点到面、连成一片”,加强对全市发展大局的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23年,选取外贸进出口财政支持政策、“首贷户”贴息项目、基础研究平台载体资助资金、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渔业)等一批重大政策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数百亿元。通过绩效评价,一方面推动有关部门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及时调整优化实施方式,提高管控水平和执行效能,另一方面为深圳市重构市级产业专项资金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积极作用,重点绩效评价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作用更为凸显。

凸显“引”,持续发挥政府绩效考核引导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扩大市对区重点考核项目覆盖面,选取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城中村整治提升三个项目作为市对区绩效考核重点项目,涉及财政资金204亿元。同时,进一步发挥绩效“指挥棒”和“手术刀”作用,增强考核结果区分度:一是增加重点项目考核权重,将重点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在政府绩效考核“预算绩效管理”指标(100分)中的权重从10分提高到40分;二是调整考核比例,将全过程绩效管理和资金使用绩效的分值占比从4.6调整为3.7,进一步彰显财政资金绩效;三是优化计分规则,将计分规则从百分制五档改为按百分制原始分计算,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注重“融”,融合完善“内控+绩效”架构体系。通过开展预算单位内控建设水平评定工作,从基础工作、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多方面对预算单位内控工作进行考核,促进各预算单位整体水平提升。市级各预算单位“绩效管理”指标平均得分13.97分(满分15分),比上年整体提升了0.13分,绩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紧贴市政府关注和审计重点领域,优化考核指标,组织对课题等严控类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评价结果为“中”或“差”的,压减或不予安排预算,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突出“新”,创新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在近年来选取公安、水务、市场监管、气象系统部分下属预算单位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支持深圳市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相关文件的要求,遴选市生态局下属6个区一级预算部门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通过围绕“环境监督管理和执法监管工作”主线,拓展对“人、财、物、事”四个层面的评价,从预算执行期间和项目实施周期纵横比较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法,深入挖掘同类项目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此类推总体项目预算编制合理性和支出结构的优化空间,对绩效情况较好的项目优先保障,对低效无效资金和项目统筹收回或不予安排。

强调“效”,绩效结果挂钩机制落地有声。深圳市财政局印发《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五挂钩”暂行办法》,明确预算安排与项目入库、执行进度、绩效结果、审计意见、资产存量“五挂钩”,着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通过不断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改变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近几年评价结果为“中”的项目均按不低于10%比例压减预算,评价结果为“差”的减半或不予安排。例如,通过开展“首贷户”贴息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推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定整改计划,调整优化贴息标准和贴息对象,惠企纾困作用更加明显;又如,通过开展成果转移和技术转化资助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督促市科创委抓紧整改,核减2023年度拟资助金额5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