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黑龙江省财政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夯实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为立足点,以健全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支撑点,以贯通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为切入点,以强化绩效责任约束为突破点,助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进入新阶段。
黑龙江“四字”统领 预算绩效管理提质提速
黑龙江省财政厅近日印发2023年预算绩效评价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夯实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为立足点,以健全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支撑点,以贯通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为切入点,以强化绩效责任约束为突破点,助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进入新阶段。
在“统”字上下功夫,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近年来,省财政部门健全制度机制,用好政策引领“指挥棒”,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1+N”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贯通协同的“一盘棋”总体格局,建立起上下协调、系统联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
在“融”字上做文章,预算和绩效管理融合达到新水平。多措并举,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着力解决预算与绩效管理“两张皮”问题。预算编制环节突出绩效导向,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预算执行环节加强绩效监控,每年至少两次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对绩效目标偏离、支出效益低下的项目支出及时收回并统筹使用;结果引用环节加强激励约束,做好绩效信息公开,督促问题整改,对低效无效支出予以削减或取消,做实预算安排与绩效挂钩机制。
在“评”字上见实效,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迈上新台阶。有力有序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质量提升行动,压实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财政部门主体责任,推动建立主管部门既管项目、又管绩效的工作机制,实现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从扩面向提质迈进。以量为基础,以质为重点,在巩固自评价全覆盖,坚守部门评价覆盖比例,将部门预算整体支出、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PPP项目、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均纳入评价范围,推动实现省级财政“四本预算”绩效评价全覆盖,持续拓宽覆盖面,力保“量”上不打折。同时,提出了自评价更好、部门评价更优、财政评价更精、结果把控和应用更严、基础工作更实的新标准,以更高要求和更细措施力争“质”上有提高、见成效。
在“深”字上求发展,绩效管理工作效能实现新突破。以系统性思维、信息化方式加强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12类共性绩效指标和22项行业领域绩效指标模板嵌入绩效管理模块,7000余条行业指标纳入省级绩效指标库,实现各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单位绩效信息共建共享,提升绩效指标库管理规范化;加强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绩效管理宏观指导,实行点上精准指导、面上按时督促,定期对同级部门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将绩效评价管理情况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和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以考促干,让绩效管理发挥实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