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蒙山县财政局关于2020年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蒙山县财政局关于2020年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一、财政政策基本情况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1719号)规定,2020年,按照上级要求,我县城市低保保障水平从760/月人,1-7月实行补差发放;8月起实行分档发放,a580/月人b430/月人c350/月人;另外20.1月物价补每人38.08元,20.2物价补每人38.76元,20.3物价补每人129.2元,20.4物价补每人129.2元,20.5物价补每人86.64元,20.6物价补每人72.96元,20.7物价补每人25.08元,20.8月物价补每人18.24元;1月物价补提标:每人4.48元,2月物价补提标:每人4.56元,3月物价补提标:每人15.2元,4月物价补提标:每人15.2元。全县月保障金额53.75万元,全年累计保障13486人次,保障金额644.98万元。农村低保保障水平从5340/人年,调整分档发放标准,a档从290/月人提高到360/月人b档从230/月人提高到245/月人c档从195/月人提高到210/月人;另外20.1物价补贴每人21元,20.2物价补每人21.38元,20.3-4物价补每人71.25元,20.5物价补每人50.73元,20.6物价补每人42.72元,20.7物价补每人14.69元,20.8物价补每人10.68元;20.1物价补提标每人3.92元,20.2物价补提标每人3.99元,20.3物价补提标每人13.3元,20.4物价补提标每人13.3元,全县月保障金额349.02万元,全年累计保障154798人次,保障金额4188.23万元。
   
二、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现场评价抽样选点情况。

在蒙山县民政局,对上报新批城乡对象不低于30%的比例抽查,对已享受对象按季度分类抽查,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应保尽保,不符合条件的应退尽退。
2020年,根据低保动态管理要求,对不符合享受低保政策的对象及时清理调整。2020年全县城市低保新增65/187人,调整退出48/102人;农村低保新增户804/2409人,调整退出630/1454人。同时,为强化低保政策落实,我县建立了低保备案制度,凡是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低保的,必须向县民政局备案备查,2020年全县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15人,调整1人。
    
(二)政策总体评价。
截止2020年底,全县人口221258人,其中城市人口29806人,农村人口191452人。城市低保对象554/1202人,占城市人口的4.03%;全县农村低保对象494012628人,占农村人口的6.59%

低保项目实施至今,以实现 “应保尽保”为救助目标,大力完善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改善民生、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策绩效情况
    
(一)经济性(相关性)。
    1
.科学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类型。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1999年以来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救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2
.合理性。社会化发放,打卡到个人帐户,杜绝吃拿卡要等情况发生。
   (二)效率性。
    1
.管理效率。严格执行低保法规,严格审批程序。
    2
.执行效率。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每月15日前报计划到低保专户,每月25日前打卡到对象帐户。
    3
.政策效率。根据市、县目标任务及《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 2020 年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梧政规[2020 ]7号。及时调整低保标准,增强保障效果。
    
(三)效益性。
    1
.社会效益。低保资金发放及时到位,救助有效,低保申报及审批程序总体趋于公平、公正、公开,低保政策宣传及实施不断推进,困难群众及低收入群体对政策知晓率逐步提高,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项目满意度较高。
    2
.经济效益。城乡低保资金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2020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额共4833.21万元,其中发放城市低保金644.9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农村金额 4188.23万元。
    3
.环境效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形成了同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使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为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4
.满意度。资金按月由邮政社会化发放,全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同时,针对城市低保对象的医疗、用电、有线电视收视费、廉租住房、法律援助等各项优惠措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这些组合拳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四)公平性。

按照低保审核审批程序,由本人申请,村(社区)初审、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后,符合条件的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然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审批。民政局按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户抽查。严格按程序办事,保证全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五)可持续性。
    1
.持续运行。低保资金有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共同承担,确保低保发放持续运行。
    2
.持续需求。只要存在困难群众,低保制度有必要兜底他们的基本支出。低保享有是动态化的,不符合标准的会被清退,符合标准的会被及时纳入。
    3
.重复性。低保政策与其他民生政策相辅相成,共同筑牢民生保障网,不存在与其他政策分界不清的现象。
四、存在问题

1.救助资金保障压力大。我县社会救助资金主要依靠上级支持,随着救助对象的不断增加和救助水平的逐年提升,资金保障压力日益增大。虽然财政克服困难加大了投入,但资金仍面临巨大压力。
    2.
救助工作保障能力偏弱。近年来,城乡低保对象不断增加,救助内容不断拓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有的工作保障机制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严重不相适应。一是工作经费短缺;二是工作手段严重滞后;三是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3.低保对象管理难度大。一是对象收入界定难。核查申请救助家庭收入状况是核定低保对象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居民收入的动态性、隐私性,致使核查工作难以做到真实、准确;二是“人户分离”对象核查难。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极不统一,给入户调查、公示公开带来很大难度;三是动态管理难。随着城乡低保救助标准越来越高,附加值越来越高,低保对象进来容易出去难,争吃低保的呼声很高,普遍存在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的思想。此外,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困难群众特别是重残、重病等家庭,要走出困境十分不易。
4.
城乡低保发展不平衡。目前,城市低保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人口在生活、教育、医疗、住房、水、电、收视、再就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益。而各项优惠政策都还没有延伸到农村,加快农村救助制度和优惠政策的建立和完善,使之形成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
  五、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操作程序。
要广泛宣传低保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争取全社会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完善低保制度,规范低保流程,加强低保监督。严格按照城乡低保评定程序规范化操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减少流程操作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二)进一步完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现建立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数据交换平台,有的数据没有办法共享,核对取得的数据有限,应当加强综合协同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与各部门共通共享数据,对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出具权威性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以此来促进城乡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实施。
   
(三)配齐配强低保工作力量,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城乡低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大量具体事务都要靠基层来落实,要切实加强基层力量。一是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及时充实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加强对低保工作者的培训。二是建议财政能适当解决低保的工作经费,将基层低保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附件:2020年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20年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评价方式

分值

得分

经济性(相关性)
20分)

科学性
10分)

是否与国家、地方政策及发展战略相关。

与相关政策文件对比分析。

10

10

合理性
10分)

政策设定是否符合目标区域、目标群体需求。

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

10

10

效率性
20分)

管理效率
7分)

管理制度办法是否健全,保障措施是否规范有效。

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管理制度文件制定及管理情况。

7

6

执行效率
7分)

资金拨付使用是否按进度,有无滞后现象。财政资金投资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的情况。

资金拨付时间及进度,是否符合实施计划(方案),带动社会投资资金量。

7

7

政策效率
6分)

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分析实施政策前后目标区域状态变化。

6

6

效益性
20分)

社会效益
5分)

带动政策目标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

政策实施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情况,地区就业率情况。

5

3

经济效益
5分)

对区域经济(目标群体)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

区域经济及相关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5

5

环境效益
5分)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作用。

是否通过环保验收及其他环保节能方面效益。

5

5

满意度
5分)

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公众、服务对象、目标群体满意度。

问卷调查、访谈形式。

5

5

公平性
20分)

公平性
20分)

目标群体是否公平享受政策,政策资源配置是否公平。

产业类项目重点评价是否进行竞争立项等。

20

20

可持续性
20分)

持续运行
7分)

政策效益能否持续有效发挥,后续维护制度是否健全。

科技创新成果运行情况如何,高标准农田建设周期内状况。

7

7

持续需求
7分)

目标受益群体对政策是否有持续需求。

问卷调查、访谈形式。

7

7

重复性
6分)

是否存在政策对象重复重叠,与其他政策分界不清的现象。

是否存在多项财政政策在同一方向、环节或范围支持企业发展。

6

6

合计

100

97


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能力水平项目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以绩效评价行业执业准则为指导,以预算绩效评价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绩效评价市场需求、应具备的实操能力、专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培养专业能力突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应用领域的工作及其各项任务的专业人才,打造中国特色的绩效评价培养体系,帮助政府部门和企单位系统、全面地开展全过程绩效评价,助力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实现国财政体系现代化和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