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财政局以结果应用为主线,在“务实、高效、管用”上下功夫,推动绩效评价由拓围扩面向提质增效转变,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是突出“优”,以“精品化”理念提升绩效评价内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点题,聚焦产业发展、科技教育、生态环保、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精准选题,完成政策项目财政重点绩效评价51项,让绩效评价更有“效”。同时,深入开展政策性评价,围绕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三个维度,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政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进行综合研判,根据评价结果对支出政策、资金分配使用方式等作出调整优化,使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实施更加精准有效。
二是把握“质”,以全流程管理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建立落实“三会一考核”(方案答辩会、中期报告会、报告评审会、对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在方案论证阶段,围绕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明确评价重点和评价思路。在现场评价环节,深入项目一线核实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问卷调查,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准确,并通过召开中期报告会,对评价前期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和专业指导,对后续评价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报告审核环节,对扣分事项、问题分析、意见建议等进行论证,增强评价报告的专业性、精准性;研究制定10项财政评价质量审核要点,将报告质量考核结果与第三方机构委托服务费用支付等挂钩。
三是点面结合,提升评价结果应用成效。在“点”上加力,遵循“有效安排、低效压减、无效取消”的原则,将具体政策项目评价结果与政策优化、预算调整实质性挂钩,有力督促各预算部门“精打细算”,切实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并抓好问题整改“最后一公里”,形成工作闭环。在“面”上扩围,结合绩效评价情况举一反三,对审计监督等发现存在问题、不再具备实施条件、 “撒胡椒面”的低效无效政策,进行集中清理,优化财政资金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