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ESG与可持续发展管理师-ESG究竟是什么?

ESG背景介绍

1. ESG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本年度的热词进行排行,那么“ESG”一定是名列前茅。“远看惊天动地、近看奥妙无穷”是当前对国内ESG领域工作现状的客观形容。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大多数情况下,是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的综合评价。ESG完整概念最早于2004年被提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邀请了数十家世界顶级投资机构的CEO参加联合国金融组织和瑞士政府共同发起的ESG倡议,并发布《Who Cares Wins—Connecting Financial Markets to a Changing World》报告,向围绕“投资市场+可持续社会”的相关方提出推动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融入发展的建议(见图1)。目前ESG在资本市场,已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图片

图1  ESG倡议(来源:Who Cares Wins—Connecting Financial Markets to a Changing World,2004)

在国内外各领域开始对ESG有所关注之时,投资领域一马当先,开始推出ESG主题的投资产品,但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自2019年开始,ESG主题的投资产品开始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见图2)。国内学术界从2020年开始加强了对ESG主题的研究,ESG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发文量亦呈现指数级增长(见图3)。以上数据的背后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双碳战略要求的积极探索。

图片

图2   境外ESG ETF不同资产类型的规模及资金净流量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公司)

图片

  中国主题研究文献时间序列分布(来源:陈雪,刘玥婷 “多位一体”推进我国ESG生态体系建设. 中国质量,2023年第2期)

如果我们把上述国内外ESG的发展态势形容为“远看惊天动地”,那么作为其支撑的“ESG投资指数、ESG报告、ESG信息披露、ESG体系能力建设、ESG管理体系认证”等ESG领域工作则可形容为“近看奥妙无穷”。我们可以把这些支撑成果比喻为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将其驶入正确的车道则是企业选对入局路径的关键。

1.1. ESG左转道:

从工作成果面来看,我们可以把输出ESG投资指数的相关工作认为是左转道,该车道上的主体为ESG投资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是投资机构用以衡量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度的重要工具。目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数量超过600家,其中明晟、晨星、标普等国际评级机构的ESG评价影响较大,而且评级机构也由快速发展期向行业兼并整合期过渡。

1.2. ESG直行道:

在整个评级过程中,其所需的企业相关信息和披露内容的数据来源,我们可认为来自于以被评价的企业为主体直行道,企业发布的ESG报告、ESG信息披露便是直行道中的主要数据来源。目前,GRI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之一。它提供报告原则、标准披露和实施手册,为各规模、行业、地点的机构编制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近些年,企业ESG报告美化水平和文字组织能力虽然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很多优秀企业已开始思考,提高企业ESG水平的原动力在哪里?如何将ESG理念真正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和工作之中?

1.3. ESG右转道:

如何实现ESG直行道中的指标、数据持续优质化?其答案就来自于企业过程的管理,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右转道的ESG管理体系。企业ESG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比较清晰的勾勒出其入局ESG的路径。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T/CAQ 10117—2022《企业 ESG 管理体系 要求》为例,该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明确ESG目标、理念、议题以及ESG能力建设路径,实现对“直行道”即ESG良好绩效、高质量ESG报告的支撑,最终完成企业在“左转道”即指数评级、社会影响力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被投资机构的认同感,帮助企业获得投资人的青睐,让企业有更多募集发展资金的机会,从而保障企业未来的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实施ESG领域工作不是要做新的事,而是以新的方式做事,将ESG融入现有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工作内容明确和流程优化,最终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投资者信息的目的。

2. 国内关于ESG的政策文件

从ESG参与主体的角度,政府承担了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及监督实施的职能角色。标准制定组织完成制定和推广ESG披露标准的角色,如: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企业ESG管理体系 要求》(T/ CAQ 10117-2022)《企业ESG评价指南》(T/CAQ 10118-2022)。在ESG投资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投资者,更关注交易所对于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ESG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ESG评级机构在构建评价体系、发布评价结果方面帮助投资者进行评估,也激励ESG践行者——公司/企业提高ESG绩效。

2.1 国家层面明确ESG政策及行动,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议题

2007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重点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

2012年我国制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启了碳减排交易的顶层制度设计,奠定了技术和规则基础。

2015年中国政府在签署的《巴黎协定》中承诺,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

2016年-2020年,我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现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交易机构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基础上,要求在2017年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即,承诺在2030年前使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 ,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我国在ESG方面再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形成“1+N”政策体系,如图4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