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涉及预算资金236.93亿元,评价规模比上年增长34.9%……今年以来,福建省财政厅创新工作思路、打破常规,在拓展预算绩效管理广度基础上,从深度、质量上再发力,将评价范围由专项资金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府收入绩效管理等领域,实现财政重点评价再扩面。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把脉问诊”,紧扣资金管理的薄弱点、关键点,找准评价工作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前期调研摸底、工作方案制定、收集核实资料、实地勘察调查等工作,确保评价“靶向”更精准。围绕历年审计、绩效评价、日常规范预算支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再跟踪、再评价工作,及时掌握问题整改情况,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21个重点评价项目进行网络公开征集意见建议,从省级层面建立绩效评价的沟通桥梁,做到上下联动、问题共治、效果共促。
二是聚焦重点发力。紧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重大民生保障两大核心主题,一方面,从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选择相关专项纳入财政重点评价范围,分析专项政策目标、扶持方向、扶持对象、扶持方式、扶持标准等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促进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绩效管理过程中,结合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选择重大民生领域专项纳入评价范围,共涉及资金50.9亿元,从政策制定、执行、效果等方面着手,设置衡量民生福祉相关指标,通过“体检”实现提质增效,推动民生保障更加精准到位,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三是着力提质扩面。在2022年开展专项债券试点评价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评价工作提质扩面,实现“五个首次”。首次对到期专项实施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共涉及资金达105.5亿元,完整考察项目三年实施期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增强财政政策针对性有效性;首次推进部门整体支出评价试点,通过以部门预算支出为主线,评价部门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从整体上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首次探索收入绩效管理,重点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考察税收优惠政策决策的科学性、目标的实现度等,推动收入结构优化,促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首次尝试转移支付资金评价,通过科学衡量项目资金分配合理性、专项执行规范性、管理机制有效性等,掌握了解政策实施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程度;首次开展政府采购评价,提高政府采购行为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四是以数据驱动提升效能。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报表采集和分析体系,财政拨款和项目管理数据统计到基层部门和项目单位,实现样本数据全覆盖,加快“绩效主题数据”建设,融合年初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绩效管理等基础数据,为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提高评价的精准性和完整性。促进数据采集与核查方式革新优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评价工作的有机结合,继续加强遥感卫星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精确核查项目工程进度,助力大型基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高效开展。强化对评价基础数据的综合分析研判,探索通过“大数据+模型”的方式,针对繁多庞杂的数据信息建立适用的数据模型并进行评估,提高评价科学性与合理性。
五是不断创新方法。按照“核成本、评绩效、找差异、促管理”的流程步骤,强化成本信息对评价工作的支撑,全面衡量财政支出的成本、质量与效益,为优化预算编制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强化多方联动,建立“绩效+监督”模式,与财政部福建监督局开展联合检查,积极推动与市县财政局“博士联系点”的协调联动、联评联审。定期召开绩效评价智库专家座谈会,听取各位绩效智库专家对财政重点评价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评价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提高报告建议的决策有用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