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广阳区财政局着力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广阳区财政局在已形成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入成本绩效管理理念,选取广阳区卫生健康局为样本,将成本绩效理念嵌入其政策、项目和部门整体绩效管理,积极探索资金投入、产出、效益之间的依存关系和绩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政策、项目和部门整体成本绩效管理框架。

一、突出成本要素,明确成本绩效管理基础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灵魂,整个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就是围绕目标的设定、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结果应用的管理闭环实施的,但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实务,不管是政策、项目还是部门整体目标,基本上是按“产出、效益”的思路设置的,只是在产出指标下设置了“产出成本”,没有在同一层面上规划“成本”、“产出”和“效益”,相对弱化了“成本”对于“产出”和“效益”的制约关系。为此广阳区财政局在实施成本绩效管理中突出“成本”要素,强调成本对于产出和效益的制约关系,设置“成本、产出、效益”绩效目标体系,在既定“投入”前提下研究“产出”和“效益”或在既定的“产出”和“效益”下研究“投入”的合理性。

二、完善成本信息体系,明确成本绩效分析基础

成本是部门和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消耗,成本绩效分析需要成本信息,成本信息体系的完善程度制约着成本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本信息体系一般由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以及标准成本等组成。计划成本与预算投入相关联,受预算安排制约;实际成本是部门和单位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支出,是预算执行的结果;标准成本是部门和单位正常管理状态下的理想成本,与管理水平相关,是评价成本控制程度的基础。评价中首先根据广阳区卫生健康局的基本职能、工作任务及重点工作,依据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的要求,确定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然后采用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出成本;第三是在实际产出成本的基础上依据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支出要素、消耗标准等核定标准成本或成本定额。

三、确定成本计算范围,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成本基础

全成本是以政策、项目或部门全部支出为成本归集范围计算的全口径成本。实施政策、项目或部门整体成本绩效管理,分析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产出、效益”的依存关系,成本范围应涵盖其提供产出的全部消耗。鉴于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特殊性(沉没成本),本次广阳区卫生健康局成本绩效管理的成本范围暂不包含人员经费。

四、规范预算项目类别,明确成本绩效分类管理基础

按照现行的预算管理体系,部门和单位预算可分为运行类项目、资本性支出及其他一次性支出项目等,不同的项目类别功能和管理模式不同,成本绩效管理的模式也不同。评价中对于资本性支出及其他一次性支出项目,以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单元,确定评价对象实施成本绩效评价,对于运行类项目按部门和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确定的整体产出为对象,归集测算实际成本,核定标准成本,建立成本模型和修正机制,实施成本绩效管理,评价其计划成本控制率和标准成本偏离度。

五、构建成本绩效管理链条,明确成本绩效管理框架

一是合理设置成本绩效目标。遵循“成本、产出、效益”依存关系,在设置“产出”、“效果”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置投入“成本”一级指标,并相应设置二、三级指标及指标值,在既定成本下规划产出和效益。二是健全事前评估机制 。以标准成本为基础,确定成本定额和财政支出标准,按照政策、项目或部门整体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配置财政资源,防范预算投入的先天性缺陷。三是做实事中成本绩效监控。在强化政策和重点项目监控的基础上,做实部门整体支出持续、动态的“双监控”,在监控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同时,监控成本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四是完善事后绩效评价机制。引入成本绩效分析观念,突出成本、产出、效益之间的依存关系,重点考核既定投入下产出和效果或既定产出和效益下成本投入的合理性。五是重视结果应用。结果应用是政策、项目和部门整体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通过结果应用把改进部门和单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问效、问责”、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关联起来,实现政策、项目或部门成本绩效管理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