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电话
17710707243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科学构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绩效管理模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亮点纷呈。
一、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新格局。在不断深化传统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基础上,将区本级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以及政策和项目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及时清理绩效低差的政策和项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二、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新链条。按照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基本实现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有应用”的全过程改革意图。“十三五”期间,在预算编制环节共对168个重点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审(评估);在预算执行阶段实现监控全覆盖;在预算监督阶段共对33个部门整体支出和134个项目(政策)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并在全市首创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促使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攀升,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有序推动将绩效管理覆盖至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预算单位和非预算单位,区属预算单位和区属国有企业全面申报预算绩效目标、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并提交使用财政资金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的自评报告。按照全区“一盘棋”思路,2020年重点对新龙镇政府实施“传、帮、带”,已基本实现区、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协同发展。
四、搭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新框架。形成以《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为核心、各环节工作制度和规程为配套的“1+5+N”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并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了黄埔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全区82个部门已结合实际建立了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夯实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基础。
五、打开全公开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新视窗。各预算部门在公开预决算时均公开绩效信息,从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方面详细说明本部门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公开了部门主要事业成效,体现财政支出与落实相关政策的对应关系,更全面反映部门的“花钱效果”,预算绩效公信力逐渐提升。
“十四五”时期,广州市黄埔区财政将坚持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助力预算管理工作,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一是更加突出绩效目标导向作用。加强绩效目标管理,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和项目入库绩效目标的编制全面衔接“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建立重大支出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解决项目立项中的绩效目标不清晰、内容粗放、决策随意等问题,降低财政资金使用低效、无效的风险。二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进一步扩围提质。对重大项目(政策)实施全周期跟踪问效,进一步促进完善公共政策,提高项目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发挥定额标准对预算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将成本理念融入到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当中,解决部分预算单位成本绩效意识不强问题,让财政资金花得更加透明、高效。在上级出台的绩效评价规范框架内,制定符合基层工作特点的绩效评价规范和流程。借助“数字财政”,利用大数据,创新评价工具、方法,实现绩效评价提质增效。健全完善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评价评价标准,为高质量绩效评价提供一把“钢尺”。借力第三方专业力量,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公信力。三是强化激励约束落实绩效管理责任。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的结果全面运用于政策调整、管理优化、预算安排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绩效公开力度,项目(政策)绩效目标指标、部门整体绩效、绩效评价等情况随预决算全面公开。修订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细则,把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作为年度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各预算单位主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行动自觉,激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内生动力。